《广西故事·以生命迎接曙光》聚焦年至年3月1日广西全境解放前,那些在广西隐蔽战线、游击战争、广西战役中为了民族解放、为了建立和守护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,而牺牲在广西这片红色热土的先烈动人事迹。
《以生命迎接曙光》系列专题节目每周六:在广西卫视播出,第7期《热血边城铸英魂》讲述原中共滇黔桂边区党委书记滕静夫的革命故事。他从一名普通农会成员,逐步走上革命道路,从红七军战士到边区游击队政委,他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,但依旧坚持革命斗争,百折不挠、坚韧不拔,为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辛勤奔走。遗憾的是就在年7月曙光将现之际,被敌人毒害而牺牲。
桂系军阀对右江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了数次“围剿”,由于寡不敌众,根据地逐渐丧失,到了1年底,韦拔群、陈洪涛相继被杀害,曾经蔓延右江大地的革命之火只剩微弱的火光。
面对危局,滕静夫的信仰没有丝毫动摇,他和战友潜伏在恩隆(今田东县)、向都(今天等县)一带的山区中,秘密培养革命骨干。
经过两三年的努力,边区游击队屡次击败前来“围剿”的滇桂军阀部队,逐渐在滇桂两省的交界地带站稳了脚跟。
1年全面抗战爆发后,中国共产党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主政广西的新桂系军阀虽然表面上赞同,但实际上却打起了借机吞并革命力量的主意。他们派人与中共桂西区特委谈判,试图将滇黔桂边区、右江下游游击队改编为国民党正规军,赴前线参加抗日。
月初,游击队司令员黄德胜回到富宁,向滕静夫等人传达“改编”的指示,但斗争经验丰富的滕静夫对这样的“改编”深感不安。
会后,被敌人和叛徒蒙蔽的黄德胜和部分委员决定,率领主力部队离开根据地接受改编。滕静夫的担忧很快发生了,黄德胜发现被欺骗后试图带着队伍回来,却被叛徒杀害,两支游击队主力1余人被国民党军吞并,仅剩数十名干部辗转脱离控制,前往延安或回到右江。
滕静夫担心敌人趁游击队主力丧失之机发动进攻,便和战友们转移到中越边境一带潜伏,保存了党的骨干和部分革命武装,但由于交通困难,他们跟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。
(滕静夫照片)
这张滕静夫唯一留存于世的照片,就是拍摄于这个时期。
(滕静夫的皮夹)
云南富宁县归朝青年会旧址展柜里的这个小皮夹,是滕静夫的遗物,当年,滕静夫曾用这个小皮夹收藏机密信件、文件。余年的风霜,让小皮夹上布满了锈迹磨痕,但中间的锁芯依然发亮,一如他的人生。
自大革命失败以来,滕静夫经历了一次次丧失队伍、痛别战友、离开根据地的沉重打击,但他心中的烈火并没有熄灭,而是在狂风中顽强地摇曳,等待重新炽燃的时机。
年初,滕静夫以经营酒坊为名回到靖西,后又化名何静山,在滇桂交界地区办学校。1年4月,广西省工委派邓心洋来此寻找滕静夫,这意味着与上级失联6年的这支“孤军”,终于找到了组织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滕静夫不断组建农会、兄弟会等进步组织,还秘密组建了农民自卫队。
但是,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和生活,已经摧毁了滕静夫的健康,他疾病缠身,连走路都十分吃力,但依然为解放事业积极奔走着。1年初,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桂边纵队派人与滕静夫联络,将其组织的两支武装力量改编为1个大队。1年5月1日,纵队以这个大队为主力,解放了富宁县城。
革命力量越来越强,滕静夫梦寐以求的光明也即将到来了,但穷凶极恶的敌人却加快了谋害他的步伐。
镇边县(今那坡县)的反动官员收买了一个游方郎中,让他以行医为名前往滕静夫住处,借治病之机,在滕静夫的汤药中下毒。
在弥留之际,滕静夫仍念念不忘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,以微弱的声音叮嘱同志们继续坚持斗争。
这位坚韧不拔的边城战将,熬过了“最黑的夜”,却倒在了黎明之前………………
(滕静夫牺牲地:云南富宁县归朝镇龙地村)
年7月7日,这位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革命者,奉献了他年仅岁却百折不挠、坚韧不拔的一生。此时,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全国各地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敌人,向全国胜利进军。5个月后,广西战役结束,广西迎来了解放,滕静夫的遗愿终于实现。
大山无言,巍峨自现,英雄的身躯已经长眠大山之下,但那份为理想信念而不屈不挠、坚持奋斗的精神,却如同土壤下的种子,在八桂大地上不断生根、发芽,用繁茂的枝叶,拥抱着新中国灿烂的阳光。
月日(周日) : 广西卫视
广西故事——以生命迎接曙光
热血边城铸英魂 滕静夫